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》 > 2006年第6期
编号:10963689
拉米夫定临床应用的若干问题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》 2006年第6期
拉米夫,,],拉米夫定;乙肝病毒,1LAM是安全、有效的抗HBV药物,2科学看待YMDD变异,3LAM的疗程和停药指征,4随访和监测的重要性,[参考文献]
     [关键词] 拉米夫定;乙肝病毒

    拉米夫定(LAM)作为第一个获批准的口服抗乙肝病毒(HBV)药物,其问世推动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进程,标志着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入核苷类似物治疗时代 [1] 。随着LAM广泛应用,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,如持续应答率不满意、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、需长期用药和HBV耐药突变等。笔者现将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阐述如下。

     1 LAM是安全、有效的抗HBV药物

    LAM是第2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,主要作用位点是抑制HBV-DNA的聚合酶和逆转录酶。LAM进入肝细胞内经磷酸化成为三磷酸LAM,竞争抑制HBV-DNAP,使HBV的前基因mRNA不能逆转录为负链DNA,同时又抑制负链DNA向正链DNA和双链DNA复制,从而抑制病毒的逆转录和复制过程。LAM的抗病毒作用非常强,每日一次性口服100mg,一般3~7d血清HBV-DNA浓度下降大于75%,2周可下降95%~99%,4周一般可达到血清HBV-DNA阴性 [2] 。LAM可使HBV复制迅速受到抑制,减少肝细胞间的相互传播,同时肝细胞膜上的靶抗原表达减少,降低了细胞毒T细胞(CTL)对感染肝细胞的攻击 [3] ,从而减轻肝细胞的损伤。治疗1a时肝活检观察,肝脏炎症坏死病变明显改善,肝纤维化程度亦有减轻 [4] 。目前LAM在我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,据不完全统计,有将近30万人在应用这种抗病毒药物 [5] 。临床应用LAM的不良反应轻微,与安慰剂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[4] 。

     2 科学看待YMDD变异

    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,是物种适应生存压力的结果,LAM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病毒变异的现象并不可怕,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。

    LAM治疗期间,在药物选择压力下发生的HBV-DNA聚合酶YMDD基因序变异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7130 字符